文档详情
受到全球气候变暖、城市热岛效应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影响,2013 年南京夏季出现了连续的高温现象,不仅高温日数(≥35℃的天数)持续时间长,而且一些天中的极端高温值甚至超过了40℃.此外,由于中高纬度的西风气流较为平直,东西向环增强,南北向环流减弱,因此北方的冷空气难以南下与南京及其下游的暖空气交会,从而导致降水的减少.图1 为观测期间气象要和不同过饱和度下NCCN随时间的变化趋势,可以看出,观测期间多为偏南风,风速较低,最大值不超过4m/s,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.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,高温日数有16d,并在8月10日出现最高温度41℃.同时在较高的相对湿度下,粒吸湿长大,增加了光的散射强度,从而导致能见度的降低.观测期间的CCN 数浓度在高过饱和度下(SS=0.6%和SS=0.8%)出现了2 个明显的峰值,分别为8 月6日和9 日的中午时刻,且该时刻的气象条件为高温、低湿和高能见度的清洁条件,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[36].8月19~23日CCN数浓度较低,是因为在该时段内有阵性降水过程,对气溶胶粒子有清除作用.8月25日和26日有较为明显的轻雾过程,表现为相对湿度高,能见度的日变化较大,CCN数浓度在上、下午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..2 亚微米级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的观测Swietlicki 等[37]认为,在城市背景下,亚微米级气溶胶粒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吸湿特性,其吸湿增长因子的概率分布常常出现2个或3个不同的模态.根据吸湿性的不同,一般将这些模态定义为几乎不吸湿模态、弱吸湿模态和强吸湿模态3类.其中,乎不吸湿模态通常含有大量燃烧过程排放的细粒子,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和人为活动排放,这部分粒子一般含有较高比例的不溶物,如黑碳及部分不可溶有机物.弱吸湿模态通常含有老化的黑碳、部分氧化的有机物和一些凝结在碳表面的无机盐等,其中老化过程主要是水汽的凝结和颗粒物相互间的碰并作用.强吸湿模态则往往含有较高比例的可溶性无机盐,如硫酸盐、硝观测期间分档气溶胶吸湿性参数的定量统计,对应不同粒(32,50,80,110,162,238,350nm),弱吸湿增长因子gLH的值分别为1.030、1.039、1.044、1.058、1.059、1.080、1.050,强吸湿增长因子gMH的值分别为1.2701.315、1.343、1.355、1.372、.405、1.438,发现gLH 和gMH 的值在小粒径上同2004 年北京夏季[15]的观测值相当,但在大粒径上却较小,平均值均小于2012 年南京夏季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的观测值[23],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南京市区远离工业排放区,并且观测期间风速较小,限制了气溶胶的远距离输送,从而使该区域的气溶胶构成以局地排放为主,多为交通和人为活动排放,直接导致不可溶成分比例的增加,进而导致整体吸湿性的下降,特别是积聚模态的粒子,数值上表现为平均吸湿增长因子的平均值GF_mean)较低.同时,由于夏季太阳辐射增强,随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新粒子,这些由气粒转化产生的超细粒子对小粒径段(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)气溶胶的吸湿性有一定的贡献.同时GF_mean 的变化在爱根核和积聚模态间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跃迁,这表明了不同模态的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往往是不同的.酸盐等.由于几乎不吸湿和弱吸湿模态的分界线并不明显,且随着粒径增大,两者在整体吸湿性中所占比例又逐渐降低,因此本文将这两个模态一并归为弱吸湿模态进行相关统计.